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-06-18 8 0

阅读此文之前,请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后续为您推送类似文章,且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。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~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文 | 浮生

2008年,一场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。

这场危机被认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经济风暴,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都遭遇了剧烈冲击。

即便时至今日,西方世界依旧没有完全从那次沉重的打击中恢复过来,再加上新冠疫情的蔓延,西方经济正面临极大的困境。

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上的下滑,标志着这场危机对其全球影响力的深刻改变。
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经济表现。

尽管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冲击,但经济增速依然保持相对稳定,并未陷入严重衰退。

危机过后的十多年里,中国经济步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。

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格局,因这场危机发生了显著的转折……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展开全文

“攻守易形”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十年,中美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、深度融合,许多人认为这种经济合作几乎是天作之合。

然而,金融危机后,原本紧密的经济关系逐渐破裂,这一裂痕其实是中美经济长期矛盾的集中表现。

双边贸易一直被视作中美关系的“压舱石”和“推进器”。

通过双边贸易,中国获得了美元,维持了经济增长,增加了就业机会;

而美国通过对华贸易逆差,获得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,确保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与低通胀。

看似双方各取所需,但事实上,中国对美国的“出口依赖”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“出口依赖”。

这种不平衡的关系,自一开始便存在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由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,这种失衡曾能够维持,但当中国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后,局面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。

金融危机过后,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贸易强国。

2010年,中国超越德国,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;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2013年,中国超越美国,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,并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继续保持这一地位。

同时,中美之间的失衡关系也愈发显现,特别是在投资领域。

因为中国企业在竞争力、管理经验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,且起步较晚,所以长期依赖对外投资。

而美国,正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然而,金融危机后,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加快。

随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,美国成为了中国企业首选的对外投资目的地。

2015年,中国对美投资首次超过了美国对华投资,次年,中国对美的投资金额增长了三倍,且90%的投资集中在美国的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。

在金融领域,中美的身份转变更为明显。

危机前,中国作为非储备货币国家,为了获得国际储备,只能将本国的资源廉价地转让给美国消费者。

但金融危机后,中国一跃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。

曾经屈服于美国压力的中国,如今已成为美国最大债主,中美之间的经济主导权也发生了逆转。

中国的逆袭

在金融危机爆发时,中国凭借独特的经济结构,成功抵御了这场风暴的冲击。

由于中国政府长期严格控制金融系统的负债率,危机来临时,政府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充足支持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此外,当时中国的金融领域开放程度较低,风险暴露较少,因此并未受到过多影响。

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,政府始终保持对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。

有了这种灵活性,一旦出现经济问题,政府能迅速调整,避免了像西方那样在错误的道路上盲目前行。

此外,中国的经济体制仍以公有制为主,很多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部门掌握在国家手中,这确保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,不易受到外部干扰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正是这些独特的制度优势,使得中国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依旧能保持稳定,并迅速抓住危机后带来的机遇。

金融危机后,中国针对暴露出的经济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,为后来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危机前,国内不少人主张与西方国家同流合污,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。

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繁荣,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实体经济的进步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然而,金融风暴让中国认识到,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、完善金融体系才是保障未来发展的关键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此外,危机暴露了中国外汇储备过于依赖美元的结构性问题,当美元贬值时,人民币资产也随之缩水。

因此,这场金融风暴也“迫使”中国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结构。

外汇储备结构优化后,中国金融机构的“走出去”步伐加快。

除了金融领域的调整,危机让中国意识到,经济结构的转型刻不容缓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的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工业。

金融危机后的中国,受到了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,也意识到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是一种脆弱的局面。

政府开始加大内需刺激政策,推动基础设施建设,充分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和资源。

不少企业也在危机的冲击下,意识到转型与创新的重要性,开始加快产业升级,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
随着经济稳定增长,中国的文化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,中华文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,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。

美国的反攻

中国在处理与他国的义利关系时,始终以“重义轻利”为原则,讲求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道义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例如,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,中国没有趁机剥削邻国;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,中国没有对美国落井下石,反而继续增持美国国债。

然而,美国并未因此感恩中国,奥巴马上任后,也未打算与中国建立更加健康的双边关系。

相反,美国开始在各个领域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。

2010年1月,奥巴马政府在对华施压的同时,向台湾出售武器,总额高达64亿美元;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2月,奥巴马在白宫会见了达赖喇嘛,公开支持其分裂活动;

美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利用民族问题和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干预,阻碍中国的发展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金融危机后9个月,奥巴马政府就启动了“中美轮胎特保案”,加大了对中国的贸易压力。

2012年至2016年,奥巴马政府先后在国情咨文中指责中国“不遵守规则”,称中国在掠夺国际市场,并指出中美贸易成本过高。

在奥巴马执政的8年间,美国对中国实施了超过670起贸易保护措施,年均84起。

特朗普上台后,态度更为强硬,2017年就对中国实施了83起贸易保护措施,2018年直接发动了对华贸易战。

尤其令美国恐慌的是,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越了美国,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。

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,苏联虽曾在军事上与美国相抗衡,但始终未能超越美国的制造业,这让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感到极大的压力。

为遏制中国,美国甚至不惜牺牲自身利益,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对美投资。

这些措施无疑对中国的海外投资产生了影响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美国的投资环境,损害了其经济增长。

事实上,中国始终无意改变国际规则的根本框架,更倾向于通过务实合作实现双赢。

然而,金融风暴激发的美国焦虑情绪,让美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不断走向错误的决策,而这也加速了美国国力的下滑。

两百多年来,西方一直主导着世界,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意味着西方霸权时代的终结。

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?

无论美国是否愿意接受,历史早已证明: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世界老大的地位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