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行业观察:银行代销新规落地;消费提振政策密集出台

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-06-20 7 0

金融行业近期迎来政策密集部署,围绕商业银行代销业务规范与提振消费两大方向,监管与市场动作频频。3月21日,金融监管总局发布《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》,首次对银行代销业务实施全流程监管,明确责任边界;与此同时,国务院六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,部署金融与财政协同发力提振消费,强化居民内需拉动。此外,基金市场结构性分化持续,债券型基金与指数型权益产品规模增长显著,券商及第三方代销机构市占率进一步抬升。

银行代销业务监管全面升级

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的《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》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,标志着银行代销业务监管迈入新阶段。该文件首次系统性地对代销业务的准入、销售、存续期管理及合作机构筛选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,强调商业银行需严格履行代销机构主体责任。例如,新规要求银行对代销产品实施分级管理,尤其针对涉及私募基金或非标资产的产品,需经高级管理层批准并设定准入红线,如私募基金管理人需满足规模、合规记录等硬性指标。

在销售环节,新规进一步细化禁止性行为清单,明确禁止误导销售、混淆代销产品与存款、诱导客户频繁交易等11类违规操作。针对老年客户等特殊群体,商业银行需制定更为审慎的销售流程,并建立员工行为监督与举报机制。此外,代销产品存续期内的信息披露责任被强化,商业银行需督促合作机构定期公开产品净值、风险事件等关键信息,确保投资者权益透明化。

从行业影响来看,新规实施后将推动银行代销业务向合规化、专业化转型。一方面,代销系统标准化与绩效考核去短视化要求,可能抑制短期代销规模增速,但中长期将倒逼银行提升风控能力;另一方面,私募产品代销门槛提高,或加速行业分化,合规基础扎实的头部机构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。

多部门协同发力提振消费

国务院六部门于3月17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,明确从货币政策、财政补贴、消费场景创新等多维度发力提振内需。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将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项文件,通过结构性工具对重点消费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,并强调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,择机运用降准降息等工具保障流动性充裕。财政部则计划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,重点支持消费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规模较去年翻番,直接降低家电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购置成本。

政策组合拳还注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。财政部提出提高养老金标准、探索育儿补贴制度,以改善民生带动消费意愿;商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升级,优化支付便利化服务,针对老年人、外籍人士等群体完善消费场景。此外,金融监管总局在消费金融领域放宽个人贷款上限至30万元,延长消费贷款期限至7年,进一步释放信贷支持潜力。

这一系列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提振作用值得期待。短期来看,“以旧换新”补贴与消费金融松绑将直接刺激耐用品需求;中长期则通过改善居民收入预期、完善消费生态,推动消费分层升级。银行业作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,需加速优化消费信贷产品设计,加强支付场景创新,同时与财政、产业政策形成协同,确保资金精准滴灌至消费供给与需求两端。

基金市场结构分化持续

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下半年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达9.5万亿元,环比增长7.6%。其中,债券型及其他非权益类基金贡献主要增量,保有规模环比增长13.3%;权益类基金中,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达1.7万亿元,环比大增25.3%,但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同比下滑6.5%,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偏向防御。

这一分化趋势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下,被动投资工具与固定收益产品更受青睐。债市走强与个人投资者对QDII、REITs等品种的配置热情,推动非货基规模扩张;而主动权益基金持续缩水,则与市场波动加剧、投资者转向确定性收益密切相关。券商及第三方代销机构凭借产品线丰富性与服务灵活性,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,未来或继续依托指数化产品布局巩固竞争优势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