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万龙联璧”活动的形式概念、艺术宗旨、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

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-10-14 12 0

万龙联璧集句

北京 豆万龙

万顷江天一叶舟,(宋·吕 炎)

龙鳞凤翼此中游。(宋·汪应辰)

联翩云水宜搜异,(宋·欧阳澈)

璧月珠星拂䌽旒。(宋·宋 庠)

“万龙联璧”活动的形式概念、艺术宗旨、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

万龙联璧的形式概念

“万龙联璧”是由楹联书法家豆万龙发起的一项“联墨合璧”文化活动,其核心形式是将古今楹联家的经典作品以书法艺术呈现,并辅以简要文字赏评,通过“万龙文化艺术中心”公众号、百家号、今日头条、搜狐号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。这一活动打破了传统楹联与书法各自独立的展示模式,以“内容+艺术+解读”的三位一体形态,让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实现中有机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播载体。

从内容选择来看,活动聚焦“楹联家”的“代表作”,既涵盖古代文人的经典楹联,也纳入近现代联家的优秀作品,确保了内容的权威性与代表性。从呈现方式而言,主要由豆万龙先生进行书法创作,让书法艺术赋予了对联文字内容视觉美感,让静态的对联文字变得生动立体。“简要文字点评”则起到了桥梁作用,既解析了对联的意境格律,也体现了对联的文化内涵,让大众在欣赏中既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故事,也能感知书法艺术的魅力。这种“选经典、重艺术、强解读”的模式,使“万龙联璧”成为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创新实践。

万龙联璧的艺术宗旨

活动的核心宗旨在于“弘扬楹联书法的社会责任和美育精神”。具体而言,一方面,通过楹联与书法的结合,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,让古老的艺术形式走出书斋、贴近大众,承担起传承文化根脉的社会责任;另一方面,以美的形式传递文化内涵,通过楹联的文学之美与书法的艺术之美,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,实现“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”的美育目标。

这一宗旨既立足传统,强调对楹联、书法两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;又面向当下,注重通过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力,让传统文化从“小众欣赏”走向“大众共享”,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社会美育的双重价值。

展开全文

万龙联璧的文化价值

“万龙联璧”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“活化传承”上。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,讲究对仗工整、意境深远,承载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智慧;书法则是汉字的艺术表现,是中华文化的视觉符号。二者虽同源共生,却在历史传播中常被割裂——楹联多以文字形式流传,书法则侧重技法展示。活动通过“联墨合璧”,让楹联的文学内涵与书法的艺术表现力相互赋能:楹联为书法提供了精神内核,书法为楹联赋予了视觉张力,使两种文化形式在融合中突破了各自的传播局限,形成了“1+1>2”的传承效果。

其次,活动通过“文字点评”深化了文化传播的深度。对于大众而言,楹联的格律规则、书法的艺术流派往往晦涩难懂,而点评文字以通俗化的解读消解了专业壁垒:比如解析一副书斋联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内涵,让大众不仅“看得懂”,更能“品得透”。这种“欣赏+理解”的模式,避免了传统文化传播中“形式大于内容”的弊端,推动了文化从“认知”到“认同”的转化。

此外,活动还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活力。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中,活动内容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严肃性,又适应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,图文结合的轻量化呈现、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解读方式,让古老的楹联与书法摆脱了“陈旧”“小众”的标签,成为年轻人愿意关注、乐于分享的文化内容,为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搭建了桥梁。

万龙联璧的社会意义

从社会层面看,“万龙联璧”的意义首先在于扩大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。活动累计突破2000万的阅读量与播放量,意味着数千万人次通过这一活动接触到了楹联与书法艺术。活动中很多经典的楹联作品,得到了众多书法家的认可,大家纷纷去书写创作,再次通过网络发布,形成了强大的传播矩阵。许多网友在留言中表示,通过“万龙联璧”活动第一次读懂了某副楹联的深意,或是对书法产生了学习兴趣,这种互动反馈印证了活动在文化普及中的实效。

其次,活动践行了文化惠民的社会责任。作为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,“万龙联璧”不设门槛、免费开放,让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群体都能平等享受文化成果。这种“零门槛”的传播模式,契合了“文化惠民”的时代要求,尤其对于偏远地区或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群体而言,自媒体平台成为他们接触优质传统文化的便捷渠道,推动了文化权益的均等化。

更重要的是,活动通过美育精神的传递,助力了社会文明素养的提升。楹联中的家国情怀、道德理念,书法中的刚柔并济、气韵风骨,都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。大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,不仅获得了审美体验,更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精神的熏陶。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美育效果,对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、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具有长远意义。

综上,“万龙联璧”以创新的形式连接传统与现代,以务实的行动践行文化责任,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,也是新时代文化惠民的有益探索,其价值与意义将在持续的传播中不断彰显。

豆万龙,陕西彬州人,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书法家。著名书法家、中国书协首届顾问权希军先生入室弟子。现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副院长、北京楹联学会秘书长、《华夏诗联书画》副总编、《北京楹联》副主编。著有《豆万龙楹联书法选集》、主编“经典古碑名帖集字原创书斋雅联100副”系列字帖等。

评论